9月21日,为期两天的2020国际花生产业发展大会暨花生文化交流研讨会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拉开序幕,本次会议旨在助力中国花生、正阳花生走向世界。
在“国际花生产业发展”主论坛环节,张新友院士、马林青局长、王强会长和刘艳丽书记分别针对花生育种花生、地理标志品牌建设、颠覆性技术引领未来花生产业发展和花生文化与正阳花生做了重要探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是以土壤肥料、农业资源利用和区域发展为主导的国家级公益性综合研究机构,对中国花生生长环境和产业发展有很多研究。为此,中国国国家品牌网采访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周振亚副研究员。
中国国家品牌网:我国目前花生油产销量是一个怎样的规模呢,你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周振亚副研究员:我们花生的年产量在1700多万吨,是我国第二大国产油源作物,仅次于油菜籽。花生作为传统农作物在用途上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做花生食品,另外就是做植物油。用于榨油的花生在50%左右,花生油年产量在300万吨左右。
中国国家品牌网:国内花生和其他植物油市场格局目前是怎样的现状?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周振亚副研究员:从花生油的消费区来说,主要还是在花生的传统主产区黄海地区,这和我们国家的传统消费习惯有关系,比如在东北地区的老百姓,现在还是喜欢食用大豆油,长江流域南方各省份习惯食用菜籽油。目前,随着国家大豆进口量的增加,各个区域大豆油的消费量都增加,主要是因为大豆油比较便宜,餐饮业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会选择大豆油。
中国国家品牌网:您认为此次2020国际花生产业大会的成功举办能为我国花生产业带来哪些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周振亚副研究员:花生虽然起源于南美地区,但随着“一带一路”传入中国以后,在中国花生科技人员的努力下,不仅改良了花生品种,还实现了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我们的花生产业发展起来后,我们的技术、资本、企业都可以走出去,去帮助非洲、南美等国家提升他们的花生发展水平,今天在会上看到非洲的花生主产国塞内加尔,花生亩产量只有100kg,与河南省300kg的亩产量相比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随着我国花生消费量的增加,我们也需要从南美和非洲国家进口一些花生,通过技术输出和进口花生,我们可以帮助“一带一路”上的花生主产国通过发展花生产业,增加国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