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为期两天的2020国际花生产业发展大会暨花生文化交流研讨会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拉开序幕,本次会议旨在助力中国花生、正阳花生走向世界。
在“世界花生文化传播研讨暨正阳花生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和“花生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分论坛环节中,各领域专业人士针对正阳花生的品牌价值和经济价值做了深入探讨。
科学技术一直是推进发展的生产力,农业种植技术和以技术助推产品升级也一直是正阳花生深耕的领域,为此中国国家品牌网特邀请到中国粮油学会花生食品分会会长王强作进一步交流。
中国国家品牌网:您认为推动中国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些什么?
中国粮油学会花生食品分会会长王强:我们国家花生在国际上有一定的优势地位,花生产量是全世界第一,进出口贸易量也是全世界第一。然而,虽然我们的产业优势很强,但有一些环节还是比较薄弱的,花生产业发展要依靠科技创新来推动,这一年我们国家在花生育种方面取得的成绩还是非常显著的,单产还是含油量都有体现。从加工的角度,花生蛋白的利用是一个薄弱环节,因为我们国家的花生50%是榨油的,炸完油剩下饼粕的利用非常有限,从榨油的方式来看,我们国家90%是传统的热榨工艺,饼粕主要是做饲料,低温压榨只占10%,量还是比较小的,要利用好蛋白必须是低温压榨的工艺,能保持蛋白质不变性。花生的第二大成分就是蛋白质,我们目前对蛋白质的利用不到位,这主要还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最近,有用植物蛋白做植物蛋白肉或者人造肉,有数据显示到2050年,全球人口是90亿,那时候大概有1亿吨动物肉的缺口,到2030年的时候大概有3800万吨的缺口,这就需要植物蛋白来补充。在这种背景下,植物蛋白肉发展得非常快,做植物蛋白肉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是豌豆蛋白,但大豆蛋白有一些缺陷,豆腥味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于是花生蛋白它就有了优势,但是我们的花生蛋白利用并不充分,如果把花生蛋白做成植物蛋白肉的话,植物蛋白肉的营养品质都会得到很大的改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国家发生加工产业需要依靠科技创新。
中国国家品牌网:我国是花生产量大国,您觉得我国在花生产品方面有什么不足之处吗?
中国粮油学会花生食品分会会长王强:我们国家花生大概50%是榨油,大概40%是各种食品,剩下的是出口和留种,这种产品的结构目前来看产品种类比较单一。但是欧洲,美国是以花生食品为主,包括花生酱和各类的花生休闲食品,花生油反而占的比重比较小。未来发展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各种各样的花生食品,应该成为花生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中国国家品牌网:您认为中国的花生产业之路今后应该怎么走?
中国粮油学会花生食品分会会长王强:从加工的角度,未来我们希望有专用的品种和专用的原料基地,原料是加工的第一车间,如果没有好的原料和品种,就很难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其次在加工过程当中要立足科技创新,开发适合人类健康需求的花生健康食品,这是很重要的方向。